2012年12月3日
新能源汽車創新支持名單公示
2012年12月3日,由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組織了201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申報工作,并組織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了評審,初步確定了201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并公示。江淮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等榜上有名。
在公示名單中,純電動乘用車共5項目獲得支持,包括江淮第五代純電動轎車平臺技術開發項目、東風小型純電動轎車技術開發項目等。比亞迪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秦)技術開發項目獲得插電式乘用車項目支持,但是此前呼聲較高的比亞迪E6并沒有進入純電動乘用車支持項目中。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E6沒有進入純電動支持項目,但并不會影響該車型的市場推廣。秦項目是基于比亞迪F3DM研發的二代產品,主要用于私人新能源車領域的推廣,將于明年上半年推向市場。
在支持資金發放方面,財政部將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及有關評估意見分期分批撥付獎勵資金。其中,實施方案啟動后撥付40%,中期評估通過后再撥付50%,完成實施方案并通過驗收后再撥付剩余10%資金。對進度較慢的項目,將視情況緩撥或停撥獎勵資金;對未達到預計目標的項目,將相應扣減獎勵資金。
2012年12月4日
寶鋼汽車用鋼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國家科技部評審驗收
12月4日,寶鋼汽車用鋼開發與應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評審和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實驗室依托寶鋼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加強汽車用鋼技術研究,為進一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與國家汽車工業發展作出了貢獻,其研究方向及重點符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要求。
在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創建創新型企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綜合創新技術平臺三大創新工程支柱中的重要內容。汽車用鋼開發與應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0年6月開始籌建,旨在創建國家高性能汽車用鋼的研究基地、培養汽車用鋼優秀科技人才、促進國際交流的國家級創新平臺。
2012年12月7日
中航科工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
12月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推進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了揭牌儀式。該實驗室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與某高校聯合建設。
2012年12月7日
東風鍛造《女工EAP心靈自助貼心指導手冊》正式發布
12月7日,東風鍛造《女工EAP心靈自助貼心指導手冊》正式發布。作為落實《東風商用車巾幗建功行動—CVEAP女員工關愛計劃》的重要措施之一,此舉標志著東風鍛造取得了女工關愛計劃階段性重大成果,有效地支持了CVEAP關愛計劃的全盤推進。
2012年12月11日
我國首臺CDKA400型數控全液壓對擊錘技術評審會在百協召開
12月11日,江蘇百協精鍛機床有限公司在王府大酒店召開了我國首臺CDKA400型數控全液壓對擊錘技術評審會議。與會各專家在聽取了百協公司的技術報告后,審查了申報材料,經質疑答辯和討論后進行了分組評審,最后肯定了百協公司的研制成果:該對擊錘設計思路正確、結構先進合理、制造加工精良,屬于國內首創,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和結構原理,處于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2012年12月16日
宏潤重工5萬噸垂直熱擠壓機組通過鑒定
2012年12月16日,由河北宏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巨能液壓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研發的5萬噸垂直熱擠壓機組順利通過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專家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內同類產品領先水平,并建議增加產品的規格品種,以滿足國內電力、石化、軍工等領域的市場需求。
5萬噸垂直熱擠壓機組由5萬噸鋼管擠壓機、1.6萬噸制坯機以及油泵、蓄能器動力站、增壓器、液壓系統、電控系統等組成。這一項目不僅可以擠壓大型無縫管材,還可以為國內外軍工、核電、電站、高鐵、大型飛機等行業提供大型優質耐高溫高壓的高端擠壓件產品。機組生產的直徑1320mm、厚度200mm的無縫鋼管是世界上最大口徑和壁厚的巨型管,可填補國際空白。項目投產后,可年產各類優質鋼管5萬噸,年銷售收入可達10-20億元,創利稅3億元以上。
2012年12月20日
2012年鋼鐵行業質量品牌建設總結會議召開
2012年12月20日,鋼鐵行業質量品牌建設總結暨“金杯獎”表彰大會在杭州召開。2012年,鋼鐵協會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的“質量品牌建設年”活動,通過冶金產品實物質量認定“金杯獎”等工作,推動企業品牌建設,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本次大會對獲得2012年度鋼鐵行業“特優質量獎”的6家企業6項產品頒發了獎牌,對50家企業的133項“金杯獎”產品頒發了證書。
2012年12月20日
一重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核島主設備超大型鍛件項目成果通過行業專家鑒定
2012年12月20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大連主持召開了“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核島主設備超大型鍛件”鑒定會議。評審組經認真質詢,討論,認為:中國一重承擔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核島主設備超大型鍛件項目,成功地解決了制約我國核電發展的超大型鍛件制造瓶頸問題,制造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效保證了我國核電安全和經濟安全,具有十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12年12月22日
國家級激光產業創新聯盟創立
2012年12月22日,我國首個國家級激光產業聯盟在武漢光谷創立。聯盟將圍繞現代國防及國民經濟支柱行業需求,集中資源、合理分工,從而提升激光產業整體技術水平,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國家激光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以后,將更充分地參與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在關鍵共性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同時重視市場應用,擴大先進激光技術對下游產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聯盟開發的4000W全光纖激光器、激光在線焊接設備等產品,全面提升了我國激光器及成套設備制造的技術水平,徹底改變了高端激光裝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受制于國外的局面。聯盟每年創造專利數量占全國激光行業總量的七成以上,帶動產業鏈間接經濟效益4000億元以上。
2012年12月24日
中國投資項目中多款機床進口不再免稅
2012年12月24日,中國財政部、發改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12年調整)》,調整后的新目錄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中國國內投資項目下進口的多種重大技術裝備包括多款數控機床、機床專用地面設備、太陽能電池生產等,不再享受免稅政策。
此次提高進口免稅技術規格的設備,主要是近年來中國技術水平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裝備,涉及數控機床、沖壓設備、電子儀表、印刷機械、環保機械、食品加工設備、冶金機械、發電設備等行業。同時對部分中國不能滿足要求的設備降低了技術規格門檻,還對一些設備條目的名稱和稅號進行了調整,主要是為了適應稅則轉版的需要,便于行政部門、報關企業和納稅義務人操作使用。
據了解,調整后不予免稅的新目錄包含多種類型機床,數控機床占大多數,如數控激光加工機、龍門式加工中心、數控電加工機,部分鉆削、鏜銑、車銑車削加工中心,以及多款數控車床、數控磨床、數控銑床、齒輪類加工機、鏜床、組合機床等,另外還包括壓力成形機械、鑄造機械、量具量儀等相關設備。
財政部關稅司表示,此次目錄修訂主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繼續支持企業引進中國不能生產的先進技術設備,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二是為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購置國產設備提供公平、合理的外部環境,促進裝備制造業健康發展;三是有效兼顧上、下游產業以及裝備制造和使用部門的需求。
2012年12月24日
二十二冶集團精密鍛造有限公司40MN多向模鍛液壓機成功試制提絲411鍛件
12月24日,由二十二冶集團精密鍛造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燕山大學合作研發制造的國內首條40MN預應力鋼絲纏繞多向模鍛壓生產線成功試制出提絲411鍛件,標志著二十二冶集團精密鍛造有限公司多向模鍛技術在石油鉆采工具領域上取得新的突破,為拓展石油、天然氣鍛件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
由二十二冶集團精密鍛造有限公司40MN多向模鍛液壓機生產的提絲鍛件,解決了傳統工藝中原材料利用率低、機加工時間長,質量無保證的問題。據悉,此項產品屬石油天然氣和地質勘探鉆井工程提升鉆具的專用工具,產品有統一的規格型號,易于形成批量化生產,且批量較大,十分適合國內多向模鍛技術,具有穩定的市場需求。
2012年12月26日
防城港核電一期工程2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
2012年12月26日16時28分,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2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標志著我國西部首座核電站進展順利,一期工程1、2號機組在2012年全部完成穹頂吊裝,工程建設全面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隨著2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防城港核電項目16項一級里程碑全部按期完成,截至2012年度,累計完成工程量52%。
2012年12月日期不詳
工信部印發石墨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
依據《石墨行業準入條件》規定,為規范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更好地發揮先進企業引領示范作用,便于各界監督符合石墨行業準入條件的生產企業和生產線,工信部制定了《石墨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
鞍鋼X80級抗大變形管線鋼打破國外壟斷
日前,由鞍鋼股份鲅魚圈鋼鐵分公司5500mm寬厚板生產線生產的26.4mm厚X80級抗大變形管線鋼板已為國家西氣東輸三線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供貨千余噸。這標志著鞍鋼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壟斷,打破此類產品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引領了國內高性能管線鋼發展,為國家能源管道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首鋼京唐首次批量向德國出口汽車板
日前,首鋼京唐公司接到生產6850噸的出口汽車板合同,這批合同以低碳鋁鎮靜鋼、IF鋼及部分高強鋼材質組成,是為德國專用汽車板用戶供貨。
首鋼京唐公司始終注重汽車板的研發、生產工作,先后試制成功了以低碳鋁鎮靜鋼、IF鋼為主的深沖鋼種,及低合金高強鋼種等系列高強鋼、高等級鍍鋅等汽車專用板,但批量生產出口汽車板還是首次。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第四批)部分名單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開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管理辦法》和《關于組織開展2012年度“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的通知》要求,2012年度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已完成相關評審工作,第四批46家申報基地通過審核,已予公示。公示期為2012年12月20日至2013年1月10日。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第四批)公示名單
序號省市申報單位公示名稱
2天津天津臨港經濟區裝備制造
5山西山西長治高新技術開發區裝備制造(礦山裝備)
6內蒙古內蒙古包頭昆都侖區鋼鐵及深加工
8遼寧遼寧盤錦經濟開發區裝備制造(石油裝備)
9遼寧大連瓦房店裝備制造(軸承)
15上海上海莘莊工業區裝備制造
16江蘇江蘇常州戚墅堰裝備制造(軌道交通裝備)
17江蘇南京江寧區裝備制造(智能電網裝備)
22福建福建南安經濟開發區五金制品
25山東山東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裝備制造(內燃機)
26山東山東陽谷銅深加工
27山東青島城陽區裝備制造(軌道交通裝備)
29河南河南三門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色金屬(鋁及深加工)
31湖北湖北十堰經濟開發區汽車
32湖南湖南益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裝備制造
36廣西廣西柳州柳南區裝備制造(工程機械)
37重慶重慶北部新區汽車
44青海西寧東川工業園區有色金屬精深加工
鋼試生產D665B鋼種獲成功
近日,邢鋼煉鋼廠不銹鋼生產線在AOD爐成功冶煉了D665B鋼種,填補了該公司在200系不銹鋼領域的空白。
D665B隸屬于節鎳型奧氏體不銹鋼,在不加或少加Ni元素的基礎上需要配加大量的Mn元素以保證金相組織的穩定性。在特定場合D665B鋼種可以替代昂貴的300系奧氏體不銹鋼。但是,由于其Mn含量較高,在AOD爐冶煉過程中需要向爐內一次性配加錳合金,且很容易出現過程溫度不平衡等冶煉難題。為此,該廠在總結400系不銹鋼的經驗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AOD爐冶煉D665B操作標準》、《過程溫度模型計算》等生產策劃,從理論和實際角度出發監控冶煉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據悉,由于該鋼種可在特定場合替代300系奧氏體不銹鋼,市場需求量較大。
二重承制的125MN熱模鍛校正機組空負荷試車成功
經過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項目組人員的晝夜奮戰,由中國二重承接的南京蒂森克虜伯125MN熱模鍛校正機組于近日在用戶現場空負荷試車成功。
由中國二重承接的熱模鍛校正機組,是南京蒂森克虜伯125MN熱模鍛工程的關鍵設備之一,自2012年5月進入安裝以來,項目組成員不辭辛苦,周密安排,積極工作。特別是進入調試階段以后,中國二重項目組成員精心敬業,以每天10小時以上的工作,確保了用戶對進度的要求。
國內首臺全復合材料車廂自卸車下線
近日,我國首臺配備碳纖維全復合材料車廂的自卸車在內蒙古包頭下線,該車長8.6米,載重50噸,自重4.8噸,比金屬廂體減重29%。這是復合材料在國內重卡車廂中首次成功應用,意味著我國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領域的應用技術有了新的突破。
作為項目階段性成果,專家分析認為,此次推出的復合材料車廂集中展現了四大特點:一是建立了復合材料建模、結構設計及應力分析技術體系,完成8.6米自卸車復合材料車廂結構設計以及在各種復雜工況下的應力分析數據模型,為車廂實體制造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二是車廂板單板采用了先進的復合材料成型工藝,首次引入新材料聚雙環戊二烯(PDCPD),利用其優越的抗沖、耐腐蝕、耐磨等特點,有效提高了復合材料表面附著層的性能,拓寬了新材料的應用領域。三是充分挖掘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特性,首次成功將金屬材料與碳纖維復合材料進行無裂隙混合應用。四是根據卡車輕量化的結構特性需求,成功生產出連續的大絲束碳纖維拉擠型材。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進一步完善該項目的同時,他們還將通過半掛車、水泥攪拌車等專用車輕量化的研制,擴大復合材料在專用車輕量化領域的應用。
世界首輛3D打印賽車問世
第90屆布魯塞爾車展日前開幕,在展館盡頭的角落里陳列著一輛賽車,這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舊的家伙,在數月前可比隔壁的“豪車”更受閃光燈寵愛,它叫亞利歐,全球首臺3D打印的賽車,最高時速141公里,在多個賽道成功完成測試。
德國機械設備出口額位居世界第一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聯合會(VDMA)日前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機械設備產品出口額增長8%,達9310億歐元。其中德國占比16.1%,居世界第一位。美國以12.1%列第二,中國以11.2%超越日本升至第三位。
報告同時指出,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機械設備消費市場,2012年進口額較2009年猛增80%。
2012年中國機械設備進口額增速有所放緩,但仍增長12%,占全球市場總量的比重攀升至8%。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首個國家標準誕生
由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導起草的國家標準《激光產品的安全第14部分:用戶指南》,于2012年12月3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發布,將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國家標準《激光產品的安全第14部分:用戶指南》,標準編號為GB/T7247.14-2012,是GB7247《激光產品的安全》的部分標準。GB7247被認為是激光輻射安全領域最重要的基礎性標準之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對我國激光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GB/T7247.14-2012等同采用國際電工委員會發布的IECTR60825-14:2004Safetyoflaserproducts-Part14:Auser’sguide。該標準適用于所有含有激光器產品的使用,不管其是否已售或待售。也適用于特殊構造的激光器(包括用于試驗的系統和樣機系統)。
16項核電設備入國內項目不免稅商品目錄
2012年12月下旬,四部委聯合發布了《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12年調整)》(以下簡稱《2012年目錄》),核電相關設備成為《2012年目錄》“發電機輸變電設備”中的新增條目,新目錄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
新增的核電設備共16項,包括反應堆主冷卻劑泵(包括電機、變頻器、開關)、核島直流不間斷電源(包括逆變器/UPS/充電器等)、非能動余熱排出熱交換器、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安全殼、核反應堆廠房環形吊車、主給水泵組(含電機)、核安全三級及以下的核級泵(上充泵/輔助給水泵/余熱排出泵/水壓試驗泵/含電機堆芯補水泵)、DCS儀控設備、放射性廢物處理設備(包括脫氣塔、蒸發器)、K1類及K3類或AP10001E級大截面動力電纜及乏燃料貯存格架等設備。
以核電電纜為例,目前國內企業已經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站用1E級K1、K3類電纜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也已經具備生產AP1000核島電纜的能力。
我國首條高速列車車輪生產線在太重投產
2012年11月29日,太重集團建設的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項目一期工程勝利完工,舉行了隆重的投產儀式。這是我國首條高速列車車輪生產線,也是當今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車輪生產線,年產量可達30萬片。這一集高新技術、高新材料、高端制造、高端集成為一體的鐵路裝備制造項目,將對推進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滿足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用輪軸產品的需要發揮重要作用。
該項目作為山西省綜改試驗區的標桿項目,占地面積620畝,總投資31億元。其中項目一期工程為高速列車車輪生產線,投資16.86億元,全線按工藝分為鋸切線、鍛軋線、熱處理線、機加工線、檢測線5部分,分別由德、意、法、英、加等先進國家的知名供應商設計制造,整條生產線具備年產30萬片高品質車輪的制造能力。
據悉,該項目二期工程也在加緊建設,預計2013年一季度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后,太重集團將形成年產車輪60萬片、車軸12萬根、齒輪箱3萬套、輪對總成3萬套的生產能力,鐵路產品銷售規模達到60億元以上。
|